- 杨贵佳;莫鹏;刘伟杰;曹善凯;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智能检测机器人的隧道围岩分级与施工安全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非接触式数字影像技术,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集成机器学习算法,自动采集和分析隧道掌子面的地质信息,实现围岩裂隙、节理密度、软弱夹层和地下水等参数的实时分级与稳定性评估。试验表明,该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显著提高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和分析精度,为隧道施工的动态监测与风险控制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52;No.53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马朝;
预制管桩作为公路桩板式结构的重要构件常埋置于地下,其服役时的状态难以监测,因此有必要在设计时对其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依托某实际公路桩板式结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预应力钢筋数量和管桩内径对预制管桩的抗弯能力及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筋数量的增加能够提升管桩抗弯能力,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数量多的管桩刚度退化更为缓慢并具有更大的总耗能量且在大变形时能表现出更好的耗能能力。管桩内径的增大将降低管桩的抗弯能力,当内径超过0.6 m抗弯能力下降更为显著,此外往复荷载下内径大的管桩损伤也更加明显。
2025年08期 v.52;No.53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徐传磊;
以某住宅小区项目为例,针对传统模板支撑系统在长时间保留后浇带过程中所面临的钢管及辅助材料消耗大、结构受力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提出并实施了PVC管模结构柱支撑方案。通过对支柱的精准测量与定位、PVC管模的安装以及混凝土柱支撑的设置,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关键技术和具体操作步骤。试验结果显示,采用PVC管模混凝土支撑技术减少了材料成本和施工时间,提升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复杂施工环境下表现出优越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025年08期 v.52;No.53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赵文嘉;
BIM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逐步增多并趋于成熟,BIM的引入能够让市政工程各个专业间协同合作更加流畅,BIM技术是一种三维模型的信息集成技术,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控制施工成本、质量、安全。还能够提升施工质量,将其应用到市政桥梁工程及市政综合管廊工程施工项目中,能够对各类管线的空间位置及走向进行精准布设及模拟施工,进而提供更准确的施工思路以指导施工。
2025年08期 v.52;No.53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徐哲;赵建彪;
研究以济莱高铁林家隧道工程为对象,针对膨胀岩地层中铁路隧道施工面临的围岩变形、底臌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复合型支架体系解决方案。研究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工艺,结合工字钢全环支护、超前小导管、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等复合支护结构,建立了包含5类监测点的实时监测评价体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钢架+混凝土+注浆组合方案变形量最小,稳定性最佳。研究同时提出了针对地下水的防水排水设计和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膨胀岩地层动态损伤和岩溶区渗漏问题。该成果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提供了支护–监测–处治一体化的技术范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52;No.53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王福安;何国富;柳耀琦;
海南岛西海岸一侧沙丘地貌场地产出纯净干中粗砂沙地地层,具有含泥量低、含水率低和级配差等显著特点。通过一组在沙丘场地上以纯净干中粗砂为回填料的大面积回填所进行的强夯和无填料振冲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试验成果对比,分析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处理松散纯净干中粗砂回填土时的特点和适宜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松散的纯净干中粗砂回填土,强夯法和无填料振冲法在整体处理效果上均能对砂土起到较好的密实作用,但在处理深度、处理后砂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方面,振冲法要显著优于强夯法;试验中同时也发现在处理加固的填土中存在一个密实峰值区,尤以强夯法最为显著,分析认为这与松散的砂土级配差有关。
2025年08期 v.52;No.53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 安云飞;苏道恒;蔡青法;吕艳斌;曾昭华;
因受力需要,超高层基础混凝土普遍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裂缝,裂缝控制不到位时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结合案例,分析超高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提出多方面的裂缝控制措施,分析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养护措施、测温降温措施等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超高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提升了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2;No.53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林燕紫;
研究系统探讨了当前隧道工程中智能化施工与监测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当前隧道施工阶段的未知性、结构性病害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典型应用,全面梳理数字孪生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当前隧道工程智能化的研究前沿,为实际施工及监测的智能化提供了实用性思路与角度。
2025年08期 v.52;No.53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陈松;温小凡;李宏涛;
针对小直径钢管桩多应用于场地狭小的工程,常规堆载法装置占地面积大,进场困难,无法适用于小场地工程检测要求的问题,研究基于传统锚桩法装置并结合实际检测工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直径钢管桩锚桩法静载试验装置。该装置由钢箱梁反力架、U形变形协调组合构件、锚桩钢筋连接件和锚桩位移监控装置等组成。试验过程考虑锚桩和钢箱梁反力架变形协调,保证在达到最大试验荷载时各锚桩受力一致,避免锚桩不均匀受力后失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安装便捷,造价低廉,可周转使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2025年08期 v.52;No.53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咸庆军;康浩;贾承辉;张斌;张浩然;
某省人民医院为解决新老病房楼的交通连通问题,在新老病房楼之间使用钢结构架空连廊进行连接,架空连廊在新建病房楼一侧采用多轴连接双向滑板支座平台实现弱连接。根据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和实际承载情况对双向滑板支座进行设计,通过水平双向最大位移试验验证其满足设计需求。然后介绍双向滑板支座平台的安装过程,并对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52;No.53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赫子安;熊斌斌;李雪锋;
研究模组式电缆吊装技术在高层建筑电气改造中的应用,针对传统敷设方法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智能吊装与优化布线路径的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分析,验证该技术在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布线精度与安全性以及优化抗震、防火性能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研究表明,模组式电缆吊装技术在复杂建筑环境中具有较高适用性与推广价值,为高层建筑电气系统改造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52;No.530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刘文建;
为提高预制保温板施工后的平整度与粘结度,以某高层住宅项目为例,开展外墙预制保温板细部节点处理与施工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墙预制保温板所有测点的偏差均小于±2 mm,同时,在拉拔试验时间达到52 s时,保温板发生断裂,并脱离墙体基层结构,对应的粘结强度为0.24 MPa,大于0.1 MPa的标准。由此表明,该设计的方法可在提高外墙保温板平整度的同时,提高其粘结强度。
2025年08期 v.52;No.53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柳舒展;李琳;杨琳琳;
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性及其在建筑中的技术优势,然后分析该技术在保温隔热房屋中的应用现状与实践案例,最后探讨其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技术具有优异的热工性能、施工便捷性以及环境友好性,为构建节能型建筑提供了支持。
2025年08期 v.52;No.53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陈正泉;
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建设情况下,铁路站房作为客流集散中心,其能耗相当可观,站房运营环境可靠性及安全性也尤为重要。针对合肥铁路某站房暖通空调系统,综合考虑合肥地区气候特点、负荷特征、电价政策及技术适用性。通过充分比较传统的冷热源方案及蓄能方案,从系统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方面分析两种方案的经济性,研究项目空调系统采用蓄能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优点,得出采用蓄能空调方案可降低运行费用的结论。其技术措施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安全性。
2025年08期 v.52;No.530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骆一宁;
以污水处理厂建筑物低碳运行与能源梯度利用技术为研究主题,系统分析了低碳运行与能源优化的关键技术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与成效。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节能材料的应用和智能化技术,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得到了显著削减。同时,能源梯度利用技术,如沼气回收、余热利用以及深度处理设施的改进和多工艺集成,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了外部能源依赖,可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52;No.530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孙久飞;崔卫光;张东东;王炯懿;
高性能酚醛泡沫板(AGPF)是最终通过在原材料树脂中加入生物质石墨烯与纳米纤维素,在原有改性酚醛板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运用高性能酚醛泡沫板(AGPF)可有效实践新型材料的性能特点,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传统保温板粉化、易氧化、吸水率大、机械强度低等性能缺陷,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务用工量,控制劳务成本。研究针对高性能酚醛泡沫板(AGPF)在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总结,最终在保证外墙保温系统质量的同时,有效发挥新型材料的优势,为采用高性能酚醛泡沫板(AGPF)施工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52;No.530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王帅;罗晓旭;游建华;李东阳;扶廷辉;
土石方量工程是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准确测算土石方量对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土石方量计算方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效率低且成本高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摄和三维模型重构的土石方量测算方法,通过Context Capture生成三维实景模型,在CASS 3D中进行土石方量智能测算,并在杭州国际体育中心项目进行了工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算精度和效率均比传统方法有显著提高,能大幅减少现场作业工作量,缩短时间,显著提升工作效率。DTM法对网格的敏感性较低,具有更高的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建议优选。在面积大、环境复杂的场景中,基于无人机的土石方量测算方法是最优选择。该方法在土石方量测算中具备可行性和明显优势,是工程测绘技术应用的较优方向。
2025年08期 v.52;No.530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叶少华;蔡雨柔;
房屋外立面专项工程体检与数字化管理是确保建筑安全稳定、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屋外立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研究深入探讨了房屋外立面专项工程体检的必要性、复杂性,以及数字化监测与预警、数字化档案管理、智能化决策支持在房屋外立面专项工程中的应用,以不断提高体检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动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技术分析、案例研究和策略建议,旨在为房屋外立面的安全评估、维护管理提供较深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08期 v.52;No.53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